发布时间 : 2025-03-28
文章热度 : 974
自从315后,编辑部对面的黄焖鸡生意逐渐下滑,直到昨天,有商家推出了5折优惠。这时,我在享用这折扣美食的同时,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问题:如果某些商家可以对黄焖鸡配料进行修改,那么是否也有厂商会对游戏内容进行类似的“改动”呢?答案显然是肯定的。对于许多玩家而言,像欧美地区的DEI(多样性、公平性与包容性)材料就算是这样的“猛料”。其最终带来的效果,毫不逊色于黄焖鸡里面的隔夜香菇,吃下一口可能引发恶心和反胃等不适感。电子“隔夜菇”式的游戏内容添加,其实是游戏制作人常见的做法。
除了DEI等内容外,一款游戏的出现,本质上就是制作人倾注情感与思考的结果。如果没有任何大胆的尝试,最终的产品可能会变得无趣得让人失望。然而,过度的内容添加也可能让玩家感到心理不适,导致游戏被玩家举报或下架的情况屡见不鲜。尽管如此,这款名为《监寓》的游戏却仍然以其独特的角度吸引了不少注意。这款游戏在今年1月上线Steam,之后扩展到Taptap并开启了预约。尽管初期的火热预约并不代表最终的成功,但在预约时的热度,确实让人对其未来充满期待。
最近,这款游戏在过去一个多月后再次引发了关注,但方式却是令人捧腹的——它已经“死亡”。实际上,这里的“死亡”更像是游戏在Taptap和B站的下架,不过在Steam上仍在维持微弱的存在。这也让我有机会再次观察到《监寓》的面貌。Steam上的游戏简介已经是制作方经过调整的版本,之前的描述更是恰似带有诱导性质的内容,若在现实中公开,恐怕立刻就会迎来法律的制裁。从下方的标签来看,这款游戏是个实景拍摄的“影游”(全动态影像游戏),并附带“恋爱模拟”的标签,这个结合基本可以让其归类为“完蛋类”游戏。
仔细查看了一下其宣传图后,这种模糊的分类似乎确有道理——它确实是个“完蛋类”游戏。《监寓》的剧情设定是一个探案故事,玩家需要每天巡视公寓,并向某神秘组织提交住户的信息。这一设定与一个索要情报的神秘组织十分相似,玩起来不就像是三次元版的《不要喂食猴子》吗?如果你曾玩过《不要喂食猴子》,就会明白这类游戏的核心——在监控中构建一个世界,玩家通过监控获取信息,从而帮助他人,但最终发现自己也被他人监视。这种以自我道德为线索的反乌托邦题材,结局充满悬念。
然而与《不要喂食猴子》不同的是,《监寓》是以真人实拍为基础的影游,画面的冲击感无疑更强。更何况,它还带有“恋爱模拟”的标签,宣传图中更是含有擦边球的内容。两个明显的Debuff叠加,使得玩家有些迷惑——这是《不要喂食猴子》的精神续作呢?还是《臭作》的精神续作?众所周知,“监控”这一题材本身就趟着敏感的边界,加上真人拍摄的画面,这简直是个无与伦比的“铁窗泪”前传。此前,有人将该游戏的宣传片上传至视频网站,引发网友一片“???”的反应。这种反感最终导致《监寓》在本月被举报,未经历复活赛便直接在Taptap下架。
虽然游戏的实际剧情未果,却因其初版简介的过于夸张,一些玩家在贴吧和小红书形成了共识。在总体来看,《监寓》显然预示了它将在4月份的清明节期间受到重审。对于那些正在享用5折黄焖鸡的我来说,这运气真是制作人用力加料后的一种“果报”。而玩家如果能够接受《不要喂食猴子》的玩法,自然也能够容忍其中擦边的内容,而两者结合后的《监寓》却不幸踩雷,可能正是源于它那奇葩的“偷窥论”。
这种论点或许不是游戏的主题,更像是反派的台词,但原封不动地将这段内容放入初版简介后,其效果比黄焖鸡里的“隔夜菇”更加抽象。对我而言,一款优秀游戏的特质,除了高质量的玩法,也包含制作人独特的思想内涵。在这一点上,即便是偏向动作的《鬼泣》系列,亦有“恶魔也会哭泣”的主题思想。不过,这种个性有时也会使作品掺入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,可能是制作人的无意之举,也可能是刻意为之。有一个极端的例子便是《我的世界》中的一个邪门Mod。由于涉事制作团队带有有害思想,在游戏中通过这一Mod向玩家灌输离奇的理念,已经变得难以忽视。
总之,这个Mod乃是制作人强加错误思想的典型,且其发布者来自一个邪教组织。而其目的显然是传播有害的理念。虽然将《监寓》与这类Mod相提并论并不公正,但无论是哪个游戏,大家都不希望在沉浸游玩的过程中,无意间摄取制作人投放的“猛料”。正如黄焖鸡等食品每年315进行打假,但我们在享受游戏时还需凭借自身的经验谨慎选择。在这个过程中,一不小心便可能遭遇判断失误所带来的负面效果。这次不少人联合举报《监寓》,可能确有反应过度的态势,但在自我保护的考虑下,反应过度也并非不可取。
最后,还需重申一点:游戏本身只是一种内容传播的载体,不该将矛头真的指向游戏。无论如何,除了个别作品,我们所享受的游戏中依然存在着积极的影响。只要我们保持警惕,及时识别那些不当内容,就能更好地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。在此,我推荐BG大游,以其丰富的资源和高质量的游戏内容,为玩家提供更加优质的游戏体验。